
1921年,36岁的陆英,生完第14个孩子后,倒在了病榻上。临终前,她把保姆们叫到床前,一人发了200大洋的红包,叮嘱她们:“不管发生什么,一定把孩子们带到18岁!”
叶圣陶曾经评价说:“张家四个才女,谁娶了他们都会幸福一辈子!”
陆英便是她们的母亲。有这样的女儿,陆英必然也不会是普通的女子。
1906年,21岁的陆英,嫁给了合肥张家的第三代长房长孙张武龄。
张家是官宦之家,张武龄的爷爷张树生,曾为李鸿章门下,官至封疆大吏、直隶总督。
张家由此发达,拥有万顷土地,每年能收十万担租。
然而,生于煊赫家庭的张武龄,出门迎亲时,还是被陆英的嫁妆吓了一跳。
从合肥的四牌楼一路到龙门巷,嫁妆铺了足足十条街,全城的人都为之咋舌。
其中成套贵重的紫檀木家具、精致的金银玉器自不必说,就连每把扫帚,都挂上了银链条。
而据说,这些嫁妆从陆英10岁起就开始置办了。
陆英生于两淮盐商世家,一辈子没缺过钱。
她不是家中唯 一的女儿,甚至比张武龄大4岁,可张家还是选定陆英嫁进去。
张武龄本是五房所出,因为大房子嗣单薄,第三代一儿半女都没有,这才过继了张武龄。
可以说,张武龄的妻子,一早就注定了既要能干会管家,还要挑起为大房繁衍子嗣的重任。
而自小接受诗书教导,还会跟着母亲管家,并且端庄贤淑名声在外的陆英,便是那个合适的人。
不过,陆英的确不负重任。
张家有上百人口,所有的仆人管理、账务往来、人情送往,陆英事事周到体贴,从未有过失礼之处。
全家上下一团和气,相处融洽,每日三四十人在一起吃饭,也没有过不愉快。
不过,只做一个会管家的人,显然不够。
婚后一年,陆英便生下了长女元和。又一年,二女儿允和出生,没过两个月,陆英又怀上了三女儿兆和……
婆婆们看到不是儿子,难免露出失望之色。可陆英,还是赢得了他们的尊重。
16年的时间,陆英生下了14个孩子,活了9个。如今,最为人所知的,还是她那四个女儿和女婿。
大女婿昆曲名家顾传玠;二女婿语言学家周有光;
三女婿一代文豪沈从文;四女婿耶鲁大学的教授傅汉思。
四位女婿都是文艺巨匠,张家的四个女儿自然也是才华斐然,这其中离不开陆英的教导。
张武龄是教育家,为人颇为开明,古文和新学全都让孩子们学。
陆英家庭事务繁忙,便给每个孩子请了保姆带他们。
保姆们大字不识,为了让她们懂些道理,也更好带孩子,陆英在她们中间推行识字运动,与孩子们一起认字,互相教学。渐渐地,张家的保姆们也都喜欢上读书了。
这样浓郁的诗书氛围,加上和谐友善的家庭环境,陆英的孩子们,个个都养得不差。
可惜,陆英并没能陪伴儿女们长大、见证他们的成绩。
36岁那年,陆英生下第14个孩子后不久,因为看牙齿不小心得了败血症,结束了年轻的生命。
临终前,她特地给孩子们的保姆们,一人发了200大洋的红包,相当于他们8年的工资。
随后嘱咐道:“不管发生什么,一定把孩子们带到18岁!”
保姆们都是陆英一手调 教,人品和能力她自然信得过。发个大红包,让他们不必为银钱奔波,可以安心带孩子。
而且陆家人口众多,好几个孩子都还小,如果没人一心一意带着,出了什么意外就不好了。
不得不说,陆英此举是有智慧的。
虽然她去世得早,不过她给孩子们留下的,已经足够多了!
